【聚焦】浅析报警服务跨区域发展的难点与机遇

来源:e星体育    发布时间:2024-11-01 22:46:02 点击:1次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安全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增加,联网报警运营服务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报警运营服务企业营业范围也不断得以扩大,从而促进联网报警运营服务朝着规模化、跨区域方向发展。但报警服务在跨区域联网规模化的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瓶颈与难题。

  与我国很多行业的发展历史相似,报警服务业的发展也经历着从无到有,从政府主导到逐步放开市场之间的竞争的过程。国务院2010年发布了《保安服务管理条例》,2013年《保安服务许可证》又逐步发放,这些政令对安防市场的发展起了很好的规范作用,促进了报警服务业的良性发展,也为其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随着“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和用户安全需求的增加,使得人们主动去安装联网报警系统,在这类主动安装报警系统的人群中,除了有银行、写字楼、医院等一些传统的固定人群外,小型商铺、居家住宅等也开始主动安装联网报警系统,极大地扩展了报警运营服务企业的市场范围。在用户规模逐步扩大的情况下,报警运营服务企业的市场规模也将逐步扩大。站在“互联网+”、大数据的风口下,很多报警运营服务商开始转变思路,向规模化跨区域化方向发展。

  而随着报警服务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激烈化,一些地方已然浮现了一些跨区域的联网报警运营企业,这一些企业通过成立分公司、收购、重组,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服务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报警服务市场经过洗礼后也更加规范化。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市场之间的竞争剧烈和成本支出超高的当下,大多数跨区域经营的联网报警公司都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黄金期,已有6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预计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作为智慧城市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报警服务业,必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取得长足发展。

  跨区域发展原本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及时、准确、方便的服务,联网报警服务先天在基因上具备先发优势。企业利用互联网手段将技术、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有效整合,深度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提供特色化服务,打造规模化集中式管理,将报警服务平台资源利用最大化。这样既减少了经营成本,方便统一管理,还能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产生更多附加收益。

  目前很多跨区域经营的报警服务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以及“出警服务半径”这样老旧观念的指导下建立本地中心,实际上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和管理的极度不便。跨区域经营的报警服务,需要依托一个覆盖范围广、接警容量大、响应速度快、运作时的状态稳定的大型接警平台。同时这样的平台还需要兼备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进销存管理、信息发布、沟通交互、精准广告、大数据收集分析等功能,而要建立这样一个平台,需要相当的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及保障。

  2017年5月1日《报警运营服务规范》(GA 1383-2016)行业标准才开始实施。在这之前我国报警服务行业始终没统一的报警运营服务标准、报警联网技术标准等,各运营商设立的联网报警系统都是各自为政、互不兼容,不仅不利于客户选择服务也不利于行业之间开展协作,形成的报警系统“信息孤岛”既浪费社会资源也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由于安防产品门类庞杂,系统应用领域众多,工程管理尚不规范等原因,我国相当多的安防新产品尚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工程市场缺乏有序竞争。报警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还需大大加强,标准滞后的问题还要进一步解决。

  我国报警服务行业的合作主体相对于国外的多元化模式而言还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合作主体比较单一,多为政府主导;市场之间的竞争空间被压缩,其他合作主体的作用也没有正真获得体现;合作内容也更多地集中于资源共享方面。同时在合作目的、途径、性质等方面还不明晰。更糟糕的是没形成稳定的合作模式,合作机制也有待完善。因此,构建企业之间新的合作模式,完善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对区域报警服务业合作的模式进行创新,已成为推进报警服务行业区域合作的必经之路。

  互联网运营支撑平台让联网报警服务开始步入系统化统一的管理。无论是接警、巡逻、出警还是维修服务都能够直接进行统一的流程化管理。因此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报警服务业要想跨区域发展,首先要建立一个互联网运营支撑平台。

  天津普泰国信凭借创业团队多年行业实战经验,为报警服务业量身定制了互联网综合业务运营支撑服务云平台,该平台突破原有联网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不融合、接处警响应慢、误报率高、服务模式单一等问题,将智能化、综合性运营、互联网及移动智能应用等技术有效整合,形成联网报警+视频复核+运营增值服务新模式,为国内首创。

  (1)汇聚融合各个传感器数据,例如视频监控、联网报警、周界防护等;汇聚融合各个子系统,例如人像识别、智能分析、室内外定位、单兵系统等,集合各类报警信号分析、复核,地理信息系统,指挥调度为统一的指挥作战平台;真正的完成城市级规模应用,实现了对突发事件的发现、复核、预案处置、人员调度、110联动、取证录像的一体化处置。

  (2)结合云平台技术,将运营平台部署在云服务上,极大提升系统运维、容灾能力,并确保未来便捷安全的系统扩展方式。只需在商铺相关联的设备中添加原有报警设备,将原报警平台信息保持原默认值,在中间件服务器中添加,即可接收到原报警平台信息。

  (3)商铺店主能够最终靠无线遥控器对店铺实施一键布防、一键撤防、留守布防、一键报警。经授权的用户、计算机、智能手机,利用互联网访问前端,实现对监控单元的视频监督。

  (4)将传统安保与IT结合,通过APP提供贴近用户的服务,让最终用户真正融入到安保系统当中,通过O2O实现各类业务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提升安保公司的运营管理,提升品牌优势,增强用户粘性。

  (5)商业模式上,通过海量的系统运营数据和可观的在线用户量,提供广告、缴费等各类增值业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安保公司赢利点单一、利润增长慢的弱点。

  历经十余年,2017年5月1日,经公安部技术监督委员会批准发布的《报警运营服务规范》(GA 1383-2016)行业标准开始实施。该标准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提出,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该标准出台于行业管理和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该标准文本中明确注明“本标准规定了报警运营服务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服务要求”和“适用于报警运营服务及其监督管理”,对规范运营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非常明确。通过技术方面的要求来确定保证产品和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通过服务要求来保证服务的到位程度,从而确保行业的规范发展。

  《报警运营服务规范》对从业单位的服务、数据的安全、技术系统的功能及可靠性方面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避免不可靠、不稳定的产品和平台运行。同时对服务受理、报警接收与处置、服务的品质、服务保障、保密安全、服务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不符合规范的从业单位向公安机关举报,促进行业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报警服务行业技术的综合性也在慢慢地加强,跨学科、跨行业的技术渗透和扩散也被慢慢的变多的企业所重视,致使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与其产品相关的各个技术领域全面保持领先。这些来自技术、市场及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压力促使慢慢的变多的报警服务企业考虑与业内同行进行区域合作。

  首先区域合作要建立在互利共赢原则上,作为一种资源共享、协调为主的合作,企业之间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否则合作将失去原动力,时间也不会长久。

  无规矩不成方圆,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强项,跨区域合作要有明确的市场分工,发挥各自的强项,在市场上形成更大的合力;企业之间要实现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将规范落实到位。

  跨区域经营已经是区域报警服务行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报警运营服务企业应抓住机遇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报警服务平台、APP等现代化手段提升报警服务水平,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行业跨区域、多元化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2023江苏无锡市公安局锡山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公告(78人)
下一篇:抗击疫情“我”在岗 甘肃银行“守望者”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