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绿色浙江都做了什么

来源:e星体育    发布时间:2025-04-04 00:54:55 点击:1次

  回顾2024年,在省、市、区科协的坚强领导与悉心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与紧密配合下,本会始终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社会化、科技化三大发展的策略。我们以夯实基础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让环保行动成为更多人的自觉选择,在三个领域取得了突破:

  ——通过协助国际组织临时备案,在引入国际资源上实现新突破。在杭州市境外非政府组织办公室的指导下,我会首次与国际组织绿色和平以项目化的形式进行跨年度深度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通过自购自研设备产品,在基层科技服务上实现新突破。承接杭州市科协“三下乡”项目,自购并设计科技、文化展陈内容,深入杭州各涉农乡镇实现流动式服务。

  ——通过组织青少年参与国际大会,在绿色青年人才培育上实现新突破。学会连续第五年参加全球气候大会,并首领带领三位来自杭州市的小学生,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分享中国气候故事。

  与绿色和平合作,围绕“双碳目标下加速多元气候行动”项目,成功举办了多项线上线下活动,包括《气候灾难下的民间力量》多元行动工作坊、气候行动X稻草人旅行工作坊、“在躁,以再造”气候行动者影像展以及“让气候成气候”第一届鸭先知文化节等。这些活动成果得到了ChinaDaily、澎湃新闻、GQ、北京青年周刊、浙江科普、科学+、一席等多家知名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积极推广,累计阅读量和播放量高达398万次。此外,我会还受邀参加了亚洲桌游大会《地球号!宇宙飞船》卡牌共创分享会和BottleDream第四届“瓶行宇宙社会创新节”,逐步扩大了我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在国际交流方面,我会邀请了国际科技传播学会主席、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赵淑京,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区域专业中心亚太地区负责人Munirah Ghazali,以及澳门生态环境保育学会会长杨镇宇等国际知名专家来访浙江。期间,成功举办了第五届“面向未来水科普教育”国际研讨会、科学咖啡馆、“秒聚青科”中外科学对话科学餐会等一系列高端学术交流活动,有效推动了与更多国际组织的合作与发展。

  3月,我会邀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著名生态学家Jacob Weiner教授在杭州植物园植物资源馆开展主题为《以生态科学应用提高农业可持续性》的中外科学对话,促进了中外生态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4月,我会在杭州百丈接待了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共和国青年代表团,双方就环保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增进了彼此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理解和合作。6月,秘书长董舒受上海美领馆邀请,参与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IVLP),与来自吉林、湖北、上海等地的社会组织代表一同出访美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生物多样性访学交流,提升了我会在国际环保领域的影响力和专业水平。11月,副秘书长姚沁田带领两位中国大学生观察员和“气候领袖”项目学校娃哈哈小学的三位小学生前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出席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并成功举办了官方“青年驱动创新:正面应对气候挑战”主题边会,展示了中国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行动和创新思路。作为RCE杭州的一员,我会组织推荐17名省内中小学生报名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新长路计划”第四季——与AI共成长。这些学生与来自15个国家的118名中小学生一起,共绘未来城市与AI共存的蓝图,并制作成2025年日历。其中,杭州第十四中学的蔡静雯和杭州市育海外国语学校的孙奕晨两位学生获邀在韩国道峰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上作为中国代表发言,展示了中国青年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和担当。

  联合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积极开展“同一条钱塘江”系列活动,致力于保护和宣传钱塘江的生态环境。在滨江区图书馆举办“同一条钱塘江”主题科普展,通过钱塘江的起源、涌潮、海潮、生物多样性等版块,向公众进行系统科普,提升了公众对钱塘江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7月,组织钱塘江护水者开展钱塘江巡航和测水活动,实时监测水质,确保水体健康,并组织60名护水者横渡钱塘江,以实际行动倡导公众参与护水行动。10月,在淳安千岛湖的隐蔽岛湾滩涂开展“同饮一江水”净滩行动,清理滩涂垃圾,保护浙江水源地,维护水体生态环境。11月,在杭州滨江区海塘连续第14次开展海塘彩绘活动,累计绘制海塘彩绘达14.1公里,通过艺术形式提升公众对海塘保护的意识。连续第五年承办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全国公益净滩活动,在台州临海白沙湾海滩以“守护美丽岸线,我们共同行动,携手促进海洋负排放”为主题,清理海洋垃圾272.6公斤,有效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连续第四年在温州举办全国节水宣传周活动,宣贯最新节水条例,倡导节水理念,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我会在理论宣讲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积极传播中国绿色发展的故事。美籍青年阳离子在余杭区百丈镇安家,并拍摄了一系列讲述美丽乡村故事的视频。《人民日报海外版》第十版“地方之窗”刊载了首篇报道《用镜头记录乡村美丽变迁》,聚焦阳离子的乡村生活,展示了中国美丽乡村的变迁和发展。以绿色浙江在2000年和2023年两段骑行故事为原型的宣讲作品《一路骑行看两山》,全年由忻皓和阳离子在多地进行宣讲,并前往四川、安徽、广西、云南等多省份开展宣讲走亲活动,传播浙江绿水青山的故事,提升了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阳离子和周末的《HiChina国际青年讲中国故事》志愿服务项目在省志愿服务大赛中荣获金奖,逐步提升了我会在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方面的影响力。在4月15日国际安全教育日,我会推动成立了“核平卫士”青春宣讲团,并开展了研学研讲活动,提升了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此外,我会联合余杭区三治办,在良渚、五常、闲林、百丈等6个街镇拍摄了“五水共治”系列视频,生动展现了当地治水工作的成果,提升了公众对水环境治理的认识。在清凉峰科普教育基地的野外科普馆和地质博物馆等地,拍摄了生态科普视频,普及了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知识,增强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本年度,我会在平台运营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确保优质资源有效落实到基层。我会连续第三年承担省科协高校科协联合体秘书处工作,充分统筹协调省内25所高校成员单位,挖掘人才、教育、科技等资源优势,举办了全省高校科协与新型研发机构科协秘书长能力提升培训和“秒聚青科”品牌科技活动。此外,我会还前往杭州淳安、温州苍南、丽水景宁和台州三门等山区海岛县进行科技赋能,共邀请52名高校科协青年人才开展4期14场科技服务活动,并与苍南县科协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我会还邀请到中国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专家、“侯氏制碱法”创始人侯德榜之孙侯盛锽,“人民教育家”“时代楷模”黄大年同事、挚友任波,“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之女黄峻,在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7所省内高校举办9场科学家精神报告会。超过2000名科技工作人员、大学生等直接参与,超过10万观众通过视频、图文报道等形式了解报告会情况,有效提升了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力度。此外,我会连续第四年承担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秘书处工作,充分统筹协调30家省级学会,发挥学会科学技术人才服务队的优势,构建学科和人才间有机互动、协同高效、资源开放共享的长效机制。在桐庐、富阳、莪山畲族乡、萧山、松阳等地开展13场基层服务活动,百余名科技工作人员、公司制作人员等直接参与,受益人群超过3000人次,逐步推动了科技资源向基层的延伸和普及。

  本年度,我会在杭州市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在临安、淳安、建德、桐庐、富阳、萧山、余杭等7个区县的31个乡镇,成功举办了三十余场涵盖科技推广、文化传播及医疗卫生的“三下乡”项目。每场服务通过2至3天的集中布局,将城市优质资源带入乡村,活动得到了各级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共计35篇。该项目已被市科协纳入计划,未来三年将覆盖杭州市全部百余家涉农乡镇,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我会还负责运维杭州市科协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秘书处工作,打造了“科学里的乡村”品牌活动,梳理了杭州市乡村振兴典型案例23例,并汇编成《杭州市科协学会乡村振兴案例集》,为别的地方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此外,我会参与建设了杭州市政协“智汇乡村”委员工作室,该工作室落地余杭西部五镇,聚焦“三农”方向,提供多元化为民服务的履职平台,逐步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年度,我会充分的发挥多元主体优势,自主培育科学传播团队,积极承接省市区各级生态环境、科技服务等主题会务活动,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在六五环境日期间,我会助力六五环境日浙江主场活动在拱墅区大运河杭钢公园顺利举行。活动中,参与创编了生态小品《我想静静》,并推动了全省生态研学路线的发布,逐步提升了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助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活动在千岛湖秀水广场举行,充分体现了杭黄两地新安江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的成果,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9月,推动“美丽瓯海日”主题活动暨“强城有我·文明好习惯”养成行动在温州瓯海顺顺利利地进行,同时推动“浙里辐安”4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在海盐县中国核电科技馆成功举行,提升了公众对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认识。11月下旬,助力“阅享科普·玩创未来”第八届杭州市创客活动暨玩具馆开馆信度在滨江区文化中心顺利举行。活动中,推动浙江中医药博物馆、科创小学、网易蜗牛读书馆等成为首批“科普创新游驿站”,并现场举行了长达60米的超长科普长桌,面向公众展示科技公司与博物馆的成果技术,逐步提升了公众对科学技术创新的了解和兴趣。此外,学会还连续参与举办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学技术创新大赛和第八届可持续发展全国德国风采大赛,为培养和选拔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提供了平台,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实践。

  本年度,我会在余杭区百丈、鸬鸟两镇和余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持续开展社会工作,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在百丈镇,常态化运维百丈镇社会组织服务组中心和社会工作站,持续推进“百丈公益公社”品牌。利用周末与寒暑假,举办了未来使者公益营,免费向镇内青少年开设周末营2期、暑托班2期、暑期研学营等课程,服务青少年2240人次。成果报道《绿色浙江:在百丈点燃青翠的希望》在杭州市委机关刊物杂志《杭州》刊登,展示了我会在基层社会工作中的积极贡献。在鸬鸟镇,通过近百场红色精神学习、常态化“红社”活动和志愿服务,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拉近党群关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和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此外,我会还负责运营余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年通过超200场活动,积极展现余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果,联动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街区,为推动余杭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年度,我会在生态教育领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活动,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实践。联合浙江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传梭博物馆,携手发起“龙年无废环保龙灯制作”活动。活动利用废弃的塑料瓶、旧衣服等物品,制作龙鳞并组装形成“无废龙”,在陆游纪念馆、百丈小学、海创小学等多地进行巡展,吸引了广泛关注。此外,我会还参与了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330国际无废日“我是无废行动者”专场活动,逐步提升了公众对无废理念的认识和参与度。9月,联合浙江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都市频道,共同举办了“研学美丽浙江守护绿水青山”——浙江省青少年“生态第一课”活动。该活动在全省的杭州市学军小学、百丈小学、鸬鸟小学、濮家小学,温州市百里路小学、仙居县第一小学等十余所学校开展,覆盖了广泛的青少年群体,有效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在暑期,联合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等单位,举办了多场生态研学活动,包括助力“小候鸟”翱翔“绿梦”之旅、绿色无废研学之旅、“两山碳足迹”研学之旅等。这些活动带领青少年走向余杭各个生态文明研学打卡点,通过实地体验和学习,增强了青少年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本年度,我会持续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将终生学习、全面学习作为绿色浙江人的重要标志。全年在每周四晚举办了51期“周四夜学”,邀请来自项目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学阅读、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不相同的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解读。此外,我会还联合省科普联合会,将每月最后一期学习会升级为“新质学堂”,逐步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为促进团队的开放沟通和问题解决,学会通过“有话直说·吐槽会”和“有你真好·点赞会”等活动,结合绿色浙价值观——责任、务实、感恩、坚持,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沟通氛围,及时解决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还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11月,我会在嘉兴平湖开展了“科学里的多样化”主题团建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团队的有效融合,提升了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

上一篇:江苏西贝电子网络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高新技能企业
下一篇:中国联通优化网络线组织体系构建新一代服务模式